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科普分享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选择

文章来源:卡森细胞 发布时间:2020-08-19

随着人们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优势的不断了解,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报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三种,包括分化替代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和外泌体。

 

 

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未见少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出现在损伤部位而又有治疗效果的临床报道,此间接证实其达到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协同作用,同时目前国内外学术派观点普遍认同是其分泌物发挥主要治疗作用。

 

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内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损伤和炎症组织迁移和归巢的特性,此特征源于其本身的游走能力和损伤组织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吸引作用,即损伤组织或器官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使间脐带充质干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并向损伤组织迁移。

 

 

进入病变组织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组织微环境诱导其分裂增殖、并定向分化整合于损伤组织中,起到补充缺失细胞的作用,同时也通过分泌细胞生长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等机制促进修复和抑制继发性损伤。

 

从机制上讲,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的治疗作用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的治疗效果有限。从细胞损害的角度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的大部分疾病的治疗,因为创伤、感染、炎症、免疫、中毒、氧自由基、衰老等都有可能涉及组织细胞的损伤及更新换代不足,细胞数量或活性不足是组织器官结构萎缩;这就是组织器官功能减退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在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会产生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临床上的很多疾病,虽然诊断不明确,但是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都产生疗效,只是在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细胞损耗程度的差异,导致疗效可能千差万别。

 

我们不能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化”,当做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说它也许对多种疾病有效是因为这些疾病涉及对组织细胞的损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使损伤组织中的受害细胞获得替代、更新和再生,是科学、合理的解释。

 

对于某种特定的疾病来讲,不同个体间脐带间充质治疗效果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可能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患者的疾病程度、病程发展阶段、一系列并发症、个体免疫能力、工作与生活环境差异等等。 

 

综 上

 

基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思路就很清晰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退变类疾病:如人体衰老致使的全身组织器官功能退变及组织纤维化、器官萎缩、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等等。

 

2、炎症性疾病: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急性系统性炎症综合征等。

 

3、代谢类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脂、高血压等,该类疾病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不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果,而是由于组织损伤修复和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简介作用。

 

4、组织残缺类疾病:主要用于组织缺损的局部再生及人工组织构建与移植治疗。

 

5、亚健康或疲劳综合征:如失眠,此类疾病原因不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身心疲劳感。

 

6、机械性创伤:包括交通意外伤、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各种类型的机械性组织器官损伤。

 

7、缺血型疾病:心肌梗死、血管栓塞、脑血管意外造成的组织缺血、缺氧损伤等。

 

8、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9、中毒性疾病:例如酒精、食物、药物、毒剂、环境等导致的肝细胞损害、肾功能不全、神经毒剂中毒性损伤等。

 

 

总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早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并对多种疾病的患者又有“一药治多病”的效果。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适应症范围非常广,但是发挥疗效作用具有一定的体内微环境选择性,前提是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到达损伤部位,只有 在合适的组织微环境中才能按人民预期的方向分化和发挥损伤修复作用,因为干细胞一旦分化成熟,免疫与炎症调节功能和生长因子分泌功能和生长因子分泌功能也自然减退或消失,因此治疗时机和给药方法选择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