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细胞治疗
文章来源:市场部逯晓明 发布时间:2020-06-19
肝(Liver)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具有分泌胆汁、分解糖与储存糖原、解毒及吞噬、防御等作用。强大的再生能力是肝的一个重要特征。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 L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脏损害。病毒性肝炎是主要病因,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另外酒精肝、脂肪肝、胆汁淤积、药物、营养等方面的长期损害也可造成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一旦发展到失代偿期,常规治疗很难逆转。肝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肝源稀缺和费用昂贵,该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和强大的组织修复能力,干细胞移植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热门的医疗新技术之一,被誉为肝硬化治疗第2条终极途径。
研究人员围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修复肝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对UCMSC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识。UCMSC通过归巢作用定植与受损肝脏中,在肝组织的微环境中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和分泌细胞生长因子、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直接分化、旁分泌或细胞融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抑制肝脏纤维化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
自UCMSC应用于临床治疗,移植途径逐渐多样化。目前较为成熟的移植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经外周静脉或深静脉移植;
②经肝动脉穿刺移植;
③于B超或介入引导下行门静脉穿刺,经门静脉植入干细胞。
现阶段,UCMSC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到肝硬化治疗中,诸多研究提示UCMSC移植治疗在修复、再生损伤的肝细胞中起着良好的治疗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UCMSC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研究,干细胞治疗有望在肝硬化的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篇:干细胞与糖尿病